毛泽东对朱德赞誉“胸怀如海”,为何对彭德怀只用12字评价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41

在咱们国家艰苦辉煌的抗战历史上,有一群特别可爱的人。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肉身,为我们铸就了美丽的河山;他们凭借智慧和策略,为中华民族守住了最后的尊严。没错,他们就是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和开国的将领们。

朱德是咱们十大元帅之中最顶尖的那位,毛主席曾用“度量大如海”来形容他。可是回顾抗日战争,朱德亲自指挥作战的机会并不算多,这让不少人对他的荣誉产生了疑问。

彭德怀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位列十大元帅之二,毛主席还用12字给予高度评价,这背后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和历史贡献。

朱德元帅在成为中国共产党成员之前,就追随革命先驱蔡锷参与了辛亥革命在云南的战斗。在此之前,他在滇川军中磨练了十年,积累了扎实的军事技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。

可随着袁世凯的复辟,革命的成果被强行夺走,朱德恍然大悟,眼下的这条路并非拯救中国的办法。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旅程,寻求民族的出路。

在柏林,朱德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,受到深深的启发。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党组织,成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之一。

朱德为了提升自己的军事指挥水平,特地前往苏联进修。结合他丰富的军事理论学习和早期的实战经历,朱德逐渐成为党内顶尖的军事人才之一。

随着“四一二政变”和“七一五政变”的发生,很多共产党人遭到国军的秘密屠杀。这股年轻的力量一下子遭遇重创,他们终于明白,只有掌握武器才能掌握政权,因此,南昌起义应运而生。

南昌起义的掌舵者是叶挺和贺龙的部队,此时已经41岁的朱德则主要是起辅助作用。不过,他用“美酒扰军心,杯酒阻兵权”的妙计,成功拖延了敌人的步伐,为叶贺部队赢得了珍贵的时间。

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,南昌起义因为各种因素宣告失败。这支近2万人的革命队伍,打到最后只剩下800多人,士气非常低落。

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接连失败,起义军中的高级将领们的退缩心理愈发明显。这时候,朱德在军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在非常艰难的时刻,朱德等人鼓舞士气,重新整顿革命队伍。他们与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汇合,为中国最早的工农红军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在两支军队合并后,朱德接下了重组和战术提升的重任。他引导这支最初有些迷茫的队伍,逐渐变成了后来那支战无不胜的精锐部队。

正如当时在井冈山的谭震林所说:“在朱毛会师之前,我们可是不敢走太远,国民党来了两个团,我们根本没有胜算。但自从会师以后,力量增强了,战术也提升了,咱们把江西来的三个师都给打败了!”

可以坦白地讲,朱德的付出让中国工农红军至少少走了十年的曲折之路。

朱德的军事才能真是有目共睹,大家对他都充满了敬佩。那时候的十大元帅还都是小年轻,纷纷跟在朱德身边,学习积累经验呢!

十大元帅中的罗荣桓曾表示,他的军事知识全是跟朱老总学的。

抗日战争爆发后,朱德几乎全程跟随毛主席进行战略指挥。原因有二:一是他年纪大,二是他的能力更适合在后方进行布局。

不过呢,朱德从来不会抢风头,也不参与那些争权夺利的事儿,所以毛主席说他“气量大如海”,这简直再恰当不过了。

彭德怀在十大元帅中,虽然排在朱德之后,但他的表现同样出色,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时期,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。他坚决捍卫了国家的尊严,赢得了人民的敬重。彭德怀不仅具备战略眼光,还兼具实际指挥能力,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彭德怀长年在前线指挥,凭借着他的强硬、果敢和经验丰富,得到了毛主席的亲笔称赞,写道:“谁敢横刀立马?唯我彭大将军!”这句话可真是体现了彭老总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超凡的战略眼光。

彭德怀比朱德小12岁,他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。

与朱德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的经历不同,彭德怀仅上过2年学,10岁时就得出来挣钱养家。由于常年遭受压迫,他的性格形成了直率刚强,恨恶不公,心中容不得丝毫委屈。

彭德怀18岁那年,他加入了湘军,之后还跟随叶挺的独立团参与了北伐战争,凭借自己的努力,从一名普通士兵一路升到了团长。

1928年,蒋介石开始疯狂追捕共产党人,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。彭德怀看透了老蒋的自私和虚伪,果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和黄公略等人一起组建了红五军,还在井冈山与主力部队顺利会合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国民党军对红军发起了多次围剿。因为中央在前期战略上的失误,红军只能一边进行“反围剿”,一边被迫进行战略转移,这就是大家熟知的“长征”。

遵义会议后,毛主席迅速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,他立马把彭德怀任命为红一、三团的总指挥。彭老总也没让主席失望,顺利赢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首场胜利。

经过漫长的长征,红军终于到了陕甘宁根据地。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穷追不舍,彭德怀一举击溃了蒋介石的几支主力部队,不仅守住了根据地,还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士气。

毛主席得知情况后,立马提笔写下了:“山高路险沟深,大军纵横奔驰,谁敢横刀立马,唯我彭大将军!”

毛主席这句诗对彭老总的赞美真是一点不夸张。想想看,蒋介石的军队装备可谓是顶尖,再加上人家用的是国际公认的德系作战,结果竟然输给了那支只靠小米和步枪的红军,彭德怀在中间的贡献真是不得不提!

在后来的解放战争里,彭德怀把守西北区域,居然在沙家店花了一天时间就干掉了蒋介石一个师的部队,这真让老蒋铭记于心,成了他一辈子的噩梦啊!

建国以后,彭德怀坚决支持毛主席的理论“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”,主动请缨带领解放军奔赴抗美援朝,确保了边境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和平安定。

朱德的贡献在于为工农红军奠定基础和指明方向,而彭德怀的成就则在于充分利用军队的优势,把每一个战略落实到具体的战斗中,从而为我党赢得了最大的利益。

两人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,都是我们伟大复兴路上的闪亮火星。

毛主席对朱德和彭德怀的评价真是一针见血,展现了伟人对人才的信任和用兵的高超技巧。

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,我们才能享受如今的和平盛世,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,有了底气。让咱们向先烈致敬,心怀感恩,牢牢记住他们的英勇,继续努力前行。